在5月3日至4日,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成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青训人才选拔赛,首次吸引了大量优秀的青少年球员参与。这一活动的开展正值中国足球协会推动青训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目标是将青训工作从“注重成绩”转向“注重培养人才”。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以“体教融合、职业贯通”为核心,旨在破解当前中国足球青训存在的多项难题,并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此次青训计划由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亲自领导。
去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足球的改革方向应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后备人才为目标,同时深化体教融合,畅通升学通道,为青少年足球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成长路径。与此同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足协联合发布了新版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以及社会青训机构等都可以参与赛事。然而,根据数据显示,法国和西班牙的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分别达到210万和106万,而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不足10万;在上海,青少年足球联赛中,U12以下的球队有150支,但U13以上的球队仅剩50支,这凸显了“小升初”断层带来的危机。
范志毅,这位曾经的亚洲足球先生,始终坚持对足球的热爱。尽管工作繁忙,他从未放弃过足球人才培养。今年3月,范志毅足球俱乐部与上海帝浩足球俱乐部携手合作,整合十多年青训经验,正式成立了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这两家俱乐部都在青训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青训体系的实际需求,着力打造了一个涵盖小学、中学至全日制体育大学的完整体教融合及职业规划体系。
面对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匮乏、升学通道断层和职业发展路径单一的困境,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俱乐部与青浦区的体育及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从小学到中学的足球启蒙教育;在初中阶段,借助上海体育大学的体系保障学业与足球的衔接;而在高中阶段,则直接对接上海体育大学附属的竞技体育学校,以避免青少年因升学压力而放弃足球梦想。此外,俱乐部的青训梯队不设户籍限制,优秀的高中生可通过“34中本贯通”或“专升本”攻读教育学学士学位。与此同时,俱乐部通过与国内多家职业俱乐部的合作,为有潜力的球员提供晋升职业队的机会。
目前,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已经与上海体育大学、青浦区体育部门达成了合作协议,并被授予上海体育大学教育培训基地。俱乐部依托青浦与闵行区的多个专业足球训练场,开创了“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学员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通过专业考试进入上海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享受一体化的“文化学习与足球训练”培养,表现优异者还可直接升读上海体育大学或攻读运动类成教专科,从而实现“足球与升学双轨并行”。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青少年在12岁时被迫放弃足球的现象,也为更多青少年球员延续了足球梦想,并打通了初中至大学的教育与足球发展通道。
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注重从孩子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集中训练与走训相结合的方式。俱乐部不仅实施了“一赛两练”的赛训结合模式,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青训理念。例如,俱乐部将通过“克鲁伊夫杯”等国际赛事为球员提供实践机会,并借鉴欧洲青训体系,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球员。范志毅表示:“中国足球的复兴需要从青训基础开始,而伍浩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家长看到踢球孩子的未来,让球员在职业与学业之间拥有双重选择,这才是可持续的青训生态。”
自4月15日启动以来,上海伍浩足球俱乐部已成功招募了50余名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球员,选拔赛也于5月3-4日顺利举行,后续选拔将继续进行,以便为梯队选拔出更多有潜力的球员。俱乐部目前拥有一支强大的教练团队,由范志毅担任技术总监,原上海海港队预备队主教练邱京巍出任总教练,并汇集了1名职业级教练、2名A级教练及30余名专业教练员,形成了从小学至大学全周期的培养团队。此外,俱乐部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球员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以确保足球青训的全面性与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