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的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盛夏的酷热中,2013、2014年龄段的两支队伍正在绿茵场上毫不懈怠地冲刺、跳跃、奔跑。每天,十几岁的孩子们在训练场上拼尽全力,目标只有一个——把球踢好。此时,2012年龄段的队伍正在外地比赛,而2014队伍则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广东省锦标赛。对于这三支青训队伍而言,暑期的训练和比赛生活异常充实。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成为中国足球青训的热土。2022年5月,中国足协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一个从U10到U15年龄段的精英梯队,IM平台标志着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深圳)的成立。自基地落成以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足协与中国足协联合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基地建设,包括队伍组建、教练员选聘及配套服务等多项工作。
据了解,基地的技术团队建设以国际经验和本土培养为标准,已聘任了1名技术总监、3名主教练和8名技术人员(包括助理教练和翻译),IM平台并已经开始实际工作。技术总监和主教练都具备欧足联职业资质且有在中国的执教经验,而其他岗位则由具有培养潜力的本土人员担任,基地计划稳步推进团队管理。
哈利·辛克格拉文,曾是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的资深球探,并曾执教中国U22男足,现任深圳基地总监。他对于中国青训面临的问题深有感触,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深圳足球青训的决心。根据哈利的介绍,深圳基地目前拥有三支队伍,每支队伍有约26至28名球员,通过全年的观察和考察,队员们会经历试训和挑选的过程,以确保每名球员符合高标准的要求。
暑期,基地的训练大多通过比赛促进球员进步,而平时则有固定的训练计划,以帮助孩子们不断提升。哈利透露,基地的日程安排十分紧凑:从周一到周五,孩子们上午和下午都有学业,下午四点放学后则是训练时间,训练到晚上六点;周六则会安排比赛,周日则让球员休息。不同年龄段的球员,训练内容也有所不同,年轻的队伍更加注重基础技术,每次训练结束后都会安排小型比赛。每周的训练主题和结构都有所不同,每六到七周会重复一个训练循环。
为了确保足球青训的顺利进行,基地的软硬件设施都非常完善。这里有四片11人制天然草足球场、四片11人制人造草场、三片5人制和一片7人制的场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训练需求。此外,基地还非常注重球员的学习和生活,训练之余,球员们有丰富的文化课程和完善的生活条件。基地旁边就有学校,孩子们可以在课后轻松上学,用餐、学习和休息都有保障。
为了确保精英球员的文化教育,深圳市足协与光明区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签署了体教融合共建协议,确保精英球员在李松蓢学校和深圳外国语学校光明校区就读。目前,已经有多个年龄段的球员入读这些学校,确保他们的学业和足球生涯同步发展。
深圳基地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青训体系,为国字号球队提供有潜力的球员。基地通过一系列选拔、训练、海外拉练等活动,不仅培养球员的技术,还帮助他们积累实战经验。哈利表示,基地的长期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的球员,帮助他们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并有望进入中国国家队。而短期目标则是赢得比赛的冠军,锤炼球员的竞技水平。
深圳市一直在推动足球改革和发展,早在2021年就成立了由市长领导的建设工作小组。根据《2021广东省足球产业研究报告》,深圳的青少年足球培训规模超过2万名学员,全市足球人口已达到200万,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占在校生50%的目标。
未来,深圳基地将继续推动梯队建设、教练员培训和设施优化,为中国足球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深圳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体育城市,并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